一、课程制作内容要求 一门课程的各个课程单元制作主要包括以下三个部分: (一)片头:约10秒钟,包括音频、视频和字幕。 (二)课程介绍:1-3分钟,包括音频、视频和字幕。 (三)课程单元: 一个课程单元包含视频和非视频两部分内容。 1. 视频内容(约7-15分钟/单元) 视频内容包括音频、视频(含三维或二维动画)和字幕,根据课程内容设计情况,每个视频内容又可分为一至多个片段。以一门讲授课时数为36课时的课程为例: 每个课时的视频内容为8-15分钟,共≥36个视频内容。 视频分为室内制作和室外制作两种,一般一门课程至少1/2课时在室内完成,至多1/2课时在室外完成。 2. 非视频内容 非视频内容包括习题、测验、讨论、实验、阅读材料以及有利于学习和教学的其他资料等。制作方(即:中标人,下同)要跟课程负责人及课程团队充分沟通,共同完成非视频内容中各部分的制作。 (四)课程宣传片 根据所做课程制作该门课程的宣传片,能够突出课程特点,时长1-5分钟左右,同时根据编导所提供的制作脚本来进行片花和引文等的编辑与制作。片头10-30秒,包括学校LOGO、课程名称、讲次、主讲教师姓名、专业技术职务、单位等信息;片尾10秒左右,应包括版权单位、制作单位、录制时间等信息。 二、课程制作标准和要求 (一)课程制作标准 课程制作标准执行教育部在线教育研究中心《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MOOCs)制作手册》中的标准,最终完成一门完整的在线课程(MOOC课程)。 (二)课程制作要求 1.人员配置及设备要求 (1)课程编导与课程团队深度沟通,收集材料,起草课程脚本、拟定分组镜头大纲。 ★(2)课程顾问,辅助老师策划设计课程,课程知识点设计,要求具备教育技术学专业(研究生以上学历)。 ★(3)专业摄像师,从业5年以上资深摄像师。 (4)摄像助理进行拍摄前的白平衡调试、机位的摆放、音频设备的测试。 (5)化妆师有跟剧组经验,擅长画舞台装、上镜装等。 (6)场记员实时的记录拍摄进度、景别、时间点,拍摄内容等。 (7)灯光师负责灯光的调试。 ★(8)拍摄设备:专业广播级高清摄像机(至少2机位以上,根据要求可增加)、拍摄轨道、摇臂、1.5米小型轨等。 (9)音频设备:专业无线麦。 (10)灯光设备:专业影视摄影镝灯,LED面光灯等。 ★(11)辅助记忆设备(提词器)1套。 (12)调色师使用专业后期调色软件对视频进行后期调色。 (13)特效包装师:应用软件AE、Photoshop,3DMax,Maya等,要求具有专业认证证书。 (14)三维/二维动画师:根据课程需要制作动画。 (15)对教学过程录像进行字幕的速记、校对,制作外挂字幕SRT格式。 (16)根据要求把成品视频转换成高清、标清、网络播放等AVI、MPEG、MP4、MOV、FLV等格式。 (17)根据学校要求对课程进行修改。 (18)首页设计、页面美化(含PPT)、文字排版、文字校对、页面审核等。 2、慕课视频制作要求 ★根据国家级在线课程建设的标准和要求,参考国内外视频课程录制的形式,此批课程制作主推四种制作模式(A、B、C、D),制作方须按制作经验及实际课程情况为本标段内课程选择相应制作模式,并说明设计思想。对课程制作设计说明须制作为演示文稿,对设计思想与制作手法以及典型的场景、景别设计进行举例说明,并经课程团队同意后,执行。 ★2.1 A类制作模式: 主要采用内录形式(录屏),适用于理、工、医科等学科PPT演示较多的课程。 2.1.1使用手绘板配合相应屏幕录制软件录制课程PPT内容,同步采集音频信号。 2.1.2使用适当的非线性编辑系统,对录制的视频从头至尾全部进行编辑,进行基于知识点的分段切割,去除口误以及与课程无关的多余段落、空隙等。 2.1.3 根据课程需要插入授课教师图像、视频、动画等媒体形式,添加特技效果。 2.1.4 生成视频,按技术要求压缩为适当的流媒体格式。 ★2.2 B类制作模式:录制地点在演播室、教室、办公室、礼堂以及外景地等现场直录,以及利用触摸屏等媒体直录的课程。要求录制现场光线充足、环境安静。适用于理、工、医、文、史、哲等大多数学科的课程。 2.2.1 前期摄制要根据课程内容,可采用多机位拍摄,机位设置应满足完整记录课程全部内容要求。 2.2.2 声音录制要求采用专业级话筒,保证教师授课的录音质量。 2.2.3 后期编辑合成,根据课程内容插入适当的图片、动画、视频等媒体素材,使课程具有较强的感染力,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课程内容。 2.2.4 生成视频,按技术要求压缩为适当的流媒体格式。 ★2.3 C类制作模式:以演播室虚拟录制(抠像)为主,适用于课程内容活跃、画面表现力较强的课程,制作要求较高。 2.3.1 根据课程的具体要求,采用多机位单色背景录制教师授课。 2.3.2 利用与课程内容相关的视频、动画、数码影像、图片等虚拟背景进行抠像。 2.3.3 声音录制要求采用专业级话筒,保证教师授课的录音质量。 经过剪辑生成视频,按技术要求压缩为适当的流媒体格式。 ★2.4 D类制作模式: 2.4.1 教师不需出镜,以教师的授课PPT为视频主体,后期配以教师授课音频或按授课讲稿制作的标准配音。 2.4.2 根据课程内容制作相关三维或二维动画,提高课程的感染力。 2.4.3生成视频,按技术要求压缩为适当的流媒体格式。 2.5 每个微视频须制作课程片头~ 要求长度3~5秒钟,能够体现课程特色,形式新颖,具有酒泉职业技术学院元素以及适当的音乐。 2.6 每个微视频须制作外挂字幕 根据课程录音记录文档,制作外挂字幕,要求声画同步。 2.7前期录制要求 录制程序: 1.录制开始前,采购方将录制计划发给制作方,制作方须严格按照拍摄录制计划执行。 2.采购方提前通知制作方每次课程的拍摄时间、地点。 3.拍摄人员须至少提前半小时到达录制现场,特殊课程需至少提前1小时到达现场。 4.拍摄人员须根据录制现场的实际情况,在不影响教师正常教学的情况下设计出合理的拍摄方案。 5.拍摄人员根据拍摄场地的实际情况,安排灯光以保证视频拍摄的质量,确保主讲教师面光均匀,无硬光。 录制场地: 1.制作方须对录制教室环境进行布置,如擦净黑板、摆放一些摆件等,保持教室内环境整洁,避免在镜头中出现有广告嫌疑或与课程无关的标识等内容。 2.在征得采购方同意后,可以采取遮盖教室内线头、提示标示等有碍画面美感的物体的措施。 2.8其他要求 1.在拍摄时应针对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拍摄方式,确保成片中的多媒体演示、动画等及板书完整、清晰。 2.拍摄过程中不得以拍摄质量要求等理由干扰到教师正常的教学活动。 3.重点课程的拍摄需根据教师的教学方式和特点设计拍摄方式,确保在不干扰教师正常的教学活动的情况下,全面而有特色地展示出名师的风采和课堂的气氛。 4.后期制作要求: 1.片头的模板由制作方根据采购方的意见制作,并最终由采购方审定,制作方需在模板中添加课程名称、主讲教师姓名、情景(知识点或模块)名称等采购方要求的内容。 2.视频技术指标:按国家级在线课程制作技术指标执行。 ①视频信号源,稳定性:全片图像同步性能稳定,无失步现象,CTL同步控制信号必须连续;图像无抖动跳跃,色彩无突变,编辑点处图像稳定。信噪比:图像信噪比不低于55dB,无明显杂波。色调:白平衡正确,无明显偏色,多机拍摄的镜头衔接处无明显色差。视频电平:视频全讯号幅度为1Ⅴp-p,最大不超过1.1Ⅴ p-p。其中,消隐电平为0V时,白电平幅度0.7Ⅴp-p,同步信号-0.3V,色同步信号幅度0.3V p-p (以消隐线上下对称),全片一致。 ②音频信号源 声道:中文内容音频信号记录于第1声道,音乐、音效、同期声记录于第2声道,若有其他文字解说记录于第3声道。电平指标:-2db — -8db声音应无明显失真、放音过冲、过弱。音频信噪比不低于48db。声音和画面要求同步,无交流声或其他杂音等缺陷。伴音清晰、饱满、圆润,无失真、噪声杂音干扰、音量忽大忽小现象。解说声与现场声无明显比例失调,解说声与背景音乐无明显比例失调。 3.压缩参数:按国家级在线课程制作技术指标执行。 ①视频压缩格式及技术参数: 视频压缩采用H.264/AVC (MPEG-4 Part10)编码、使用二次编码、不包含字幕的 MP4格式。 视频码流率:动态码流的最高码率不高于2500 Kbps,最低码率不得低于1024Kbps。 视频分辨率:前期采用高清16:9拍摄时,设定为1920×1080。在同一课程中,各讲的视频分辨率统一,统一高清。 视频画幅宽高比:分辨率设定为 1920×1080的,选定为16:9。在同一课程中,各讲画幅的宽高比统一。视频帧率为25帧/秒。扫描方式采用逐行扫描。 ②音频压缩格式及技术参数: 音频压缩采用AAC(MPEG4 Part3)格式。采样率48KHz。音频码流率128Kbps (恒定)。必须是双声道,须做混音处理。 以上技术指标、参数随着国家级在线课程制作技术指标的变化应相应做出一致的调整。 三、课程制作服务团队 要求负责每门课程制作服务的团队不少于5人,并保证能切实高效完成完全符合要求的课程制作任务。提供团队成员专业背景简介和分工说明。 四、课程制作实施方案 提供成熟可行的组织实施方案,包含工作任务分类、人员分工,项目实施推进规划,与学校管理部门(教务处或相关学院)、教师、学生就课程制作的进程安排和课程拍摄细节进行沟通处理的方案,课程制作各环节、部分的实施方案,以及其他可能涉及的工作方案。 五、课程制作交付要求 (一)交付载体 1.所有视频文件、相应的媒体文件(PPT、PDF、动画等)及相关的材料均需拷盘(移动硬盘或U盘)。 2.文件或文件包须注明课程全称、课程单元、片段、标题及主讲教师、时长等信息。 3.所有课程素材母带(或素材数据硬盘)最后交采购方。 (二)视频压缩格式及技术参数(详见附件“国家级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MOOCs)制作手册”) (三)音频压缩格式及技术参数(详见附件“国家级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MOOCs)制作手册”) (四)封装(详见附件“国家级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MOOCs)制作手册”) (五)交付时间 1.制作方须在全部(单门)课程拍摄完成后30日内完成全部视频成品的交付工作。 2.制作方在拍摄和制作过程中须按照采购方的视频审核程序要求交付视频样片或成品。 3. 经初审、复审后,制作方交付的最终成品经采购方组织专家审核通过后方可完成交付。课程成品不符合质量要求,没有通过专家审核的,须于收到反馈意见后10日内完成修改,并最终通过采购方的审核。 (六)视频审核程序 1.在每一视频内容拍摄完成后7天内将该讲的拍摄视频导出,压缩成分辨率为640*360的视频小样通过U盘或移动硬盘交付采购方。 2.采购方将《视频内容初审情况表》发给制作方,制作方根据采购方反馈的《视频内容初审情况表》进行视频的剪辑和修改。自收到《视频内容初审情况表》之日起15日内完成剪辑及修改工作并交付采购方。 3.成片经采购方组织主讲教师、专家审核,将《视频内容复审情况表》反馈给制作方,制作方须根据《视频内容复审情况表》在10日内完成修改并交付采购方审核。 |